当前位置:首页 > 知识百科 > 正文

上海市经信委主任:将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

上海在新赛道发展上将有哪些新举措?

在18日举行的第五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上,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,昨天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,这也是(人形机器人领域)国家首个公共平台,通过这个公共平台,将打造集技术研发、成果孵化、人才培育、平台支撑为一体的创新生态,同时加快开源人形机器人原型机研发。


张英介绍说,在人形机器人赛道,上海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,以"应用牵引、场景驱动"为导向,支持人形机器人本体、具身智能大模型、灵巧手等关键技术攻关;深化工业制造、服务等领域人形机器人应用,争取三年内实现1000台规模化应用示范。将加快实施"智能机器人+"行动,推动万台智能机器人进智能工厂,2025年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500台/万人。

在介绍现代化产业体系时,张英解释了上海的"(2+2)+(3+6)+(4+5)"的现代化产业体系,她说,"2+2"就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融合、推动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数字化、绿色化两转型,这是上海产业的发展方向;"3+6"就是上海正在全力推进的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、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、生命健康、汽车、高端装备、先进材料、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;"4+5"就是上海加快布局落地的数字经济、绿色低碳、元宇宙、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和未来健康、未来智能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。可以说,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,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既为青年朋友创业兴业提供了广阔舞台,也为大家创新创造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在分享新赛道的未来计划时,张英谈到了几个领域,包括大模型赛道、人形机器人赛道、宽禁带半导体赛道、绿色低碳赛道、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、低空经济赛道、新材料赛道、先进核能赛道。

在大模型赛道,上海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,集聚了业内领先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,已有24款大模型通过备案(全国第二),一批基础和行业大模型相继发布,推动垂类大模型在工业、科学智能、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快落地应用。目前正以徐汇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"模速空间",目前已入驻近60家企业,为创新企业提供算力支持、语料数据、测试评估、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;同时,上海将积极落实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,对上海市大模型研发主体给予最高10%的智能算力租用补贴,通过大规模智算集群、大模型测试验证中心和40余家投融资机构,全力支撑服务大模型训练、测评和投融资。

而人形机器人赛道,是当前业界瞩目的产业"核爆点",机器人的核心是"人脑"而非"人形",具身、大小脑、肢体要很好地协调平衡。上海机器人产业基础雄厚、产业链配套完整,已有多家企业发布人形机器人样机。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相关政策。

在低空经济赛道,上海作为我国民用航空产业"第一城",发展低空经济优势明显,集聚了全国70%的民用航空产业人才,拥有金山华东无人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,整机研发、先进动力、结构材料、挂载导航、场景应用等产业链上下游完备。"我们将加快构建数字化、智能化低空飞行管理服务系统,布局设施、空联、航路、服务‘四张网’,探索开通城市陆上航线、城际陆上航线、江河湖海水上航线等商区配送、城际物流、低空文旅、智慧城市低空特色应用场景,支持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企业和团队创新探索、发展壮大。"

随机文章